亿兆注册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亿兆注册 > 最新动态 >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被印度人视为“圣雄”的甘地,在丘吉尔眼里,看着想吐

2024-07-11 15:43    点击次数:109

引言:非暴力不合作的力量

1947年,印度终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领导人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种策略不仅是政治上的抗议,更是一种道德上的胜利,使得印度人民在精神和文化上重新找回了自信。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源于他对印度传统文化及其精神遗产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他通过无数次的集会、演讲和示威活动,将这一理念传达给了印度的大众。在甘地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参与到了这场运动中,他们通过罢工、抵制英国货物和和平集会的方式来表达对英国统治的反抗。

在这些活动中,甘地强调的是坚持和平与非暴力的方式,哪怕面对警察的棍棒和英军的枪口。在印度的各大城市,从孟买到加尔各答,都能见到示威者们和平地行进,即便是在遭受攻击时,他们也没有选择以暴制暴。这种情形下,英国的士兵和警察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力,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并未进行物理抵抗的人民。

甘地的策略逐渐影响了世界对英国殖民政策的看法。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谴责英国对印度的压迫,并支持印度的独立运动。英国的公众舆论也开始转变,许多英国人开始质疑持续对印度实施殖民统治的合理性。

1946年,甘地参与了与英国政府的谈判,这些谈判最终导致了1947年的印度独立。在谈判过程中,甘地坚持非暴力的原则,即使在面对英国代表的严厉态度和高压政策时,他也未曾让步。他的坚持使得英国代表不得不重新评估他们的立场和策略。

甘地的非暴力理念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深受《薄伽梵歌》等古典印度教经文的影响,这些经典在甘地的哲学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他将这些古典教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政治行动策略,认为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可以实现心灵和道德的胜利。

甘地在实践中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不屈的道德和精神坚持,而非肉体上的强制和暴力对抗。在印度各地,无数的抗议者聚集起来,跟随甘地的脚步,他们通过和平集会、静坐和长途行进等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决心和抗议意志。这些活动通常以宁静和有序的方式进行,抗议者们穿着简朴,面带平静之色,即使在遭受暴力镇压时,也坚持不进行物理反击。

在甘地的直接指导下,一次又一次的示威活动展示了非暴力的力量。英国警察和军队常常对这些手无寸铁的抗议者使用棍棒和水炮,但抗议者们即便倒下,也会坚持不反击,后面的人继续补上前来的空缺,形成一种强大的道德展示。这种抗议方式深深打动了国内外的观察者,逐渐改变了人们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看法,增加了对印度独立运动的国际支持。

在数次大规模的和平游行和抗议中,甘地和他的追随者们经常被拘捕,然而这些行动并没有减弱他们的决心。相反,这些事件进一步揭露了殖民政府的残酷和不公,引发了更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同情。甘地自己也多次发起绝食抗议,通过这种极端的个人牺牲,来强调他对非暴力抗争的承诺。

示威者们经常在城镇的主要街道上行进,他们的行列中不仅有男性,还包括大量女性和儿童,这展示了整个社会对非暴力抗争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他们手持国旗和写有抗议口号的横幅,高唱抗议歌曲,尽管面对的是装备完善的警察和军队,他们的行动始终保持和平。

英国的反应与甘地的影响

甘地的行动和他的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包括赞誉和支持,也包括了一些批评和负面评价。作为英国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甘地的态度尤其严厉和负面。丘吉尔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对甘地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的言论反映了一部分西方政界对甘地非暴力抗争策略的不理解和轻视。

丘吉尔曾公开表示对甘地的鄙夷,他用尖刻的言辞描述甘地:“这个毕业于伦敦法学院的律师,现在却装成东方人常见的苦行僧模样,半裸身子,骨瘦如柴,居然还心安理得的与印度总督平起平坐,进出王宫装模做样的与英王的代表一起用餐喝茶,让人觉得恶心。” 这段评论不仅展示了丘吉尔对甘地个人形象和行为的不满,更透露出他对甘地背后非暴力哲学的不认同。

丘吉尔对甘地的看法被他的一些支持者和同僚所共享,他们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抗争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甚至是一种对英国权威的挑衅。他们无法理解甘地如何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仅凭着道德力量和群众的支持,挑战英国庞大的殖民帝国。

然而,尽管面临来自英国官方的强烈反对和负面评价,甘地的理念和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仍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世界各地的政治领袖、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许多人都对甘地的坚持和他所倡导的非暴力抗争策略表示钦佩。

遗产与印巴分治的复杂性

尽管甘地成功引领了印度的独立运动,但英国人离开时所采取的分治策略——印巴分治——给亚洲带来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此外,中印边界的划定同样留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这些都是甘地和他的追随者们在非暴力不合作中未能预见到的后果。

1947年8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裂标志着英国殖民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揭开了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时代。这一分裂并非和平进行,而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宗教动乱和暴力事件,数百万人因宗教身份不同而被迫迁移,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印巴两国之间的敌意和争议从此成为该地区不稳定的主要来源之一。

同时,中印边界的划定问题也是在英国撤退时草率处理的结果。英国留下的遗留问题导致了中印两国在未来几十年中多次发生边界争执和军事冲突。尽管甘地的非暴力哲学在印度国内促成了和平的独立过渡,但它在处理长期的地缘政治争议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着重于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政治目标,但对于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新独立国家内部的种族、宗教分歧,这种方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尽管甘地个人对于宗教和文化的包容性有极高的期望,但现实中,印度的多样性在没有强有力的调解和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变成内部冲突。

在印巴分治之后,新的挑战迅速显现。由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两国间的敌对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管理、难民问题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争议不断。这些问题在甘地生前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或解决方案,因此独立后的首位领导人不得不面对这一遗留下来的艰巨任务。

此外,虽然甘地极力推广非暴力和谐共处的理念,但他去世后,印度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并未能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在甘地之后的几十年里,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等邻国之间发生了多起武装冲突,显示出非暴力原则在实际国际政治中的局限性。

结语:甘地的遗留问题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基于一种深刻的信念,即通过和平的方式可以影响统治者的道德感,并最终促使他们改变其对殖民地的政策。这种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压迫者的坚持和牺牲,甘地相信,即使是最铁石心肠的统治者也会被连续不断的和平抗议所感动,从而产生负罪感,最终放弃残酷的统治。

然而,甘地的这种策略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参与到甘地发起的各种和平抗议和示威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大规模的集会、长途行进、静坐抗议等,尽管它们都坚持了非暴力的原则,但英国殖民政府的反应往往是暴力的。许多无辜的抗议者被英国警察或军队残忍打击,有的甚至在抗议活动中丧生。

例如,1930年代的达尔斯盐税抗议中,甘地领导民众前往海边制盐,直接挑战英国政府的盐税法。抗议者们在前往达尔斯的路上遭到了警察的殴打,尽管他们没有还手,这种情形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愤慨,并加深了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

更为严重的事件是1930年安米特萨尔屠杀,数百名印度人在一个和平集会上被英国军队无差别射杀。这一事件成为印度独立运动中一个转折点,极大地揭露了殖民统治下的暴行,同时也证明了甘地所强调的牺牲是多么的高昂。

尽管面对这样的牺牲,甘地坚持认为,这些牺牲是必要的,他相信这将最终导致英国人的负罪感,并推动他们结束对印度的统治。

最终,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外压力促使英国政府在1947年决定放弃对印度的统治。然而,甘地生前未能预见的是,印度独立后的分裂导致的宗教冲突与血腥暴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区域不平等。

参考文献:黄迎虹.“精神的力量”:论甘地非暴力反抗运动的理论基础[J].政治思想史,2012,3(3):178-191199



Powered by 亿兆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